关于吉林省优质深循环地下水调查研究的建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吉林省优质深循环地下水调查研究的建议

时间:2017-11-15 11:13:18  来源:宣传处  作者:宣传处

关于吉林省优质深循环地下水调查研究的建议
九三学社长春市委员会


中国是个贫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资源不足与科技快速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安全饮用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全民的忧患。通过对吉林省西北部部分地区地下水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长春市、吉林省水资源现状主要特征为:
1.水质性缺水。长春市主要水源地—石头口门水库、新立城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面源污染,长春最大的湿地―波罗湖湿地逐渐在枯萎,政府部门和市民甚为堪忧。北方地区村镇饮用水源水质普遍较差,吉林省的饮用水源地面源污染问题极为严重。
2.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北地区村镇居民生活用水95%以上取自于浅层地下水,这里分布着大面积的高氟、高铁、高锰、高As等天然劣质地下水,例如本社研究人员调查的大布苏湖流域内,地下井水属于高F,高As的区域,严重危及了村镇饮用水的安全。
3. 受经济、技术等因素制约,东北高寒地区村镇有效的饮用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村镇还不具备饮用水处理设施,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分散式取水方式,甚至还有相当部分村镇地区,取水后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饮用,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
4.东北地区干旱缺水。如调查的大布苏湖区域年降水量只有400mm,蒸发量1240mm。
通过研究发现吉林省水资源具有开发潜力,主要表现为:
1. 与干涸的大布苏湖底形成对比的是星罗棋布的水泡子和枯水期涓涓不断的上升泉。通过对大布苏湖区域内的湖水、泉水、井水地表水的同位素分析判断,地下水不是当地降水而是来自于别处的外源水,地下水应该经历了深部岩石圈,大布苏湖以及周边的水泡子、上升泉可能都属于深循环地下水径流的排泄区。
2. 西藏内流区的湖泊与河流存在严重渗漏,水量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估计每年通过渗漏流出青藏高原的地下水超过1000亿m3,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地下水也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降水量较少的火山与裂谷地区有大量的泉水涌出形成了河流与湖泊,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地区的河流与湖泊在北东方向上呈现出串珠状的分布。通过对长白山天池地下水补给源区的各项分析确定,补给天池的地下水来自于外源水,能够同时满足补给源区高程、降水同位素、渗漏等特征的地区只有西藏内流区。
3. 北方地下水中的锶、氦同位素特征关系揭示了深循环地下水与地幔玄武岩等发生了水岩反应。深循环水在火山及裂谷附近向地表排泄形成河流与湖泊。西藏内流区的渗漏水通过深循环方式补给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阿拉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贝加尔湖、东海、南海等地区,地下水的年龄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一般在20-40年之间,补给到长白山、大布苏地区的地下水年龄一般为40年。同位素分析发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白山、松嫩平原、苏北地区的地下水并非来源于当地降水,北方地下水同位素与西藏高原的降水相同,而苏北地区地下水的同位素与云贵高原的降水相同。独创的地质水文理论,为我国北方属少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新生代火山玄武岩地下水,火山玄武岩地区水量极为丰富,水质达到富锶、富偏硅酸矿泉水标准,属于最为理想的饮用水源。这些水中富含锶、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诸多矿物质,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建议:
1. 全面开展吉林省优质深循环水调查。查明松花江流域深循环地下水排泄区,找出地下水钻井最佳位置,降低地下水开发成本,提高优质矿泉水产量,解决地下水高F高砷区面源污染所带来的饮水安全问题。
2. 找到长白山靖宇县矿泉水最优深循环矿泉水位置,预计矿泉水年产水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倍。
3. 本提案组迫切希望我省能确立 “截留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作为我省优质水源基地”这一重大课题。
合理利用地下水库,避免由蒸发所带来的损失,避免地表污染,将深循环地下水的优质水源用于饮水工程,确保民众的饮水安全。还能够向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区供应锶、偏硅酸等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直饮水;推动北方干旱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合理布局养殖业与种植业调整与水有关的产业布局;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走出经济增长偏低的困境与低谷。
(本文为九三学社长春市委员会在政协十三届一次全委会议的党派团体提案)